人民日報怒批:“最低價中標”不改,何談工匠精神、中國制造!
2021-08-26 10:41:06 點擊:
人民日報怒批:“最低價中標”不改,何談工匠精神、中國制造!
《人民日報》曾兩次發文詬病“最低價中標”,實為罕見!建設工程質量因“最低價中標”問題頻發,使得整個行業怨聲載道,也在給業內人士敲響警鐘:“最低價中標”原則一天不變,行業就很難有什么工匠精神,更不要說什么中國品牌!”一般情況下,按照市場規律,招投標中的投標價或中標價不得低于成本價。然而在現實中,部分招標單位在招標環節忽視質量要求,唯價格論,造成中標價低于甚至遠低于成本價。這些以低于成本價中標的企業,為獲取利潤,只能在原材料采購、生產制造等方面壓縮成本,以犧牲產品質量來彌補虧損,從而出現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現象。
在執法檢查中,一家曾經獲得過“政府質量獎”的線纜企業直言:生產企業沒有利潤空間,被逼得偷工減料,突破底線。事實上,因低價中標導致產品質量不過關,甚至釀成安全事故的案例,并不鮮見。
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。我國產品質量法也規定,企業要承擔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。提升產品質量歸根到底要靠企業自身,只有一件件產品都有質量、一家家企業都以質量為目標,經濟發展才更有質量。
“最低價中標”危害大
容易導致優汰劣勝,埋下安全隱患,影響企業創新的積極性。
1、助長以次充好,導致產品和工程建設質量下降,優汰劣勝。
2、極易引發偷工減料,甚至埋下安全隱患。
3、影響企業創新研發的積極性。
“最低價中標”為何風行?
1、擔心“說不清”,規避“履職風險”,導致一些地方傾向于“最低價中標”。
“大家都痛恨‘最低價中標’,可是產業鏈上每一環都在搞‘最低價中標’,因為你不搞低價,審計可能會審你!現在大力反腐,誰敢采購高質但高價的?雖說這完全是兩回事,但別人都是‘最低價中標’,就怕咱有時候說不清啊!敝袊诙匦蜋C械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平說。
2、市場質量監管缺位、不到位,也是“最低價中標”大行其道的助力。
從招標到中標,從施工到竣工,我國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可謂全覆蓋。但依然有一些偽劣產品能“一路暢通”,這往往與執法不嚴或懲處力度較低有關。
3、招標方過于強調成本而忽視質量,也導致招標的天平傾向于價格。
盡管法律文件等對招投標的各項指標都做出了規定,但技術等指標的優劣很難在使用前評判,只有價格最易分出高下。為了最大程度節約資金,提高效率,一些工程在招標中故意忽視“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”這個條件,將低價作為最高標準。即使發現投標人報價過低,也不啟動價格認定程序,導致投標人不計成本地惡性競爭。
“最低價中標”不應延續
企業建議,在產品招標中,修改“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”,防范惡意低價投標!耙膭钇髽I走‘人無我有、人有我優、人優我精’的創新之路,政府采購應逐步改變‘最低價中標’模式”。
企業一致表示,“最低價中標”影響正當競爭、降低產品質量,已經成為振興實體經濟的障礙。它不僅不利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,不利于實施質量強國、品牌興國等國家戰略,還會埋下重大安全隱患。為此,企業建議應盡快取消商務標“唯低價是取”和“最低價中標”模式。
關于“最低價中標”,你有什么想說的?
- 上一篇:1-7月熱泵建筑應用相關政策匯編 [2021-08-26]
- 下一篇:“精裝房”大量推向市場,中央空調安裝需更規范 [2021-08-24]